

詳情
1965年南京博物館發掘的中華門外馬家山一墓葬,出土一把紫砂壺。墓主吳經,為明代司禮太監,從出土的磚刻墓志可知,吳經下葬于明嘉靖十二年(公元1533年),這是目前唯一有絕對紀年可查考的我國早期宜興紫砂壺,距今已485年了。
這把存放近500年的老紫砂壺,完好無損;身側還粘著淺土色的斑塊,做工粗放,是民間紫砂實用器。在入土之前,想必已經陪著主人走過了許多共同的歲月,它的實際年齡可能已經不止五百多歲了。紫砂壺和一般玩物不同,它宜藏宜用,即使已經過了一百年,還能用來泡茶品茗。歲月不會打磨掉它的實用功能和藝術性,反而讓它在經年累月的使用中越來越溫潤、越來越適茶,比新壺更具魅力。
紫砂壺保養好了,可以作為傳家寶一代一代流傳下去。天長日久的泡養,紫砂壺表面包漿早已是晶瑩玉潤,手感潤滑服貼,千金難換。它沒有壽命限制,一直可以使用下去,越老越有韻味。
可見,只要日常稍加注意養護,紫砂壺能陪伴我們的時間,遠超我們的想象。
關鍵詞:
上一個:
紫砂的油性到底是什么?是油脂嗎?
下一個:
紫砂杯真假怎么判斷?
上一個:
紫砂的油性到底是什么?是油脂嗎?
下一個:
紫砂杯真假怎么判斷?
